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气体探测器的安全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5-08-21

要实现气体探测器的安全管理,需从多个关键环节入手,全面把控风险,确保其有效运行。


一、精准识别风险,科学规划布置


组织工艺、设备、仪表、安全等领域的专业人员,联合设计单位共同开展工作。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可燃及有毒气体种类,细致排查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尤其要重点关注气体压缩机和液体泵的动密封处、液体与气体采样口、液体(气体)排液(水)口及放空口、频繁拆卸的法兰和经常操作的阀门组等释放源的周边环境。通过这样的全面研判,避免出现探测器应安装而未安装,或是安装类型错误的情况,为后续的安全监测筑牢基础。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气体探测器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精确计算参数,合理设定报警阈值


针对有毒气体探测器,应根据其毒性特点设置至少两级报警,且不同级别的报警信号需有显著区别,以便工作人员能快速识别报警的紧急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完善系统管理,强化监控响应


建立详细的探测器台账,并与厂区平面布置图进行仔细核对确认,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全厂及各装置的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检测点布置图,这将方便日常管理以及在报警发生时能迅速处理。消防控制室人员要切实加强对可燃气体二级报警信号和报警控制单元故障信号的监控管理,杜绝将其束之高阁、置之不理的现象。同时,控制室操作区和区域警报器都应配备声、光报警装置,防止因环境嘈杂而导致报警声被忽略。此外,严禁企业人员因报警频繁等原因擅自关闭报警器,要强化报警系统管理,建立首问负责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险情。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气体探测器的安全管理方法


四、提前做好防范,规范处置报警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规范填写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记录。严格遵循异常处置流程,当接到 GDS 系统报警后,控制室人员要迅速确定报警仪表的位号和具体位置,第一时间做好报警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前往确认报警原因,确保报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五、定期维护检定,保障设备性能


定期对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进行维护保养,认真排查导致报警的根本原因,例如被测环境是否存在气体泄漏、报警值设置是否合理、设备是否按时校准、传感器是否损坏、设备线路是否出现问题等。按照《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JJG 693-2011)的规定,对检测报警装置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 1 年,以此防止传感器出现故障和零点漂移现象。若仪器受到严重振动或冲击,或是更换、修理了重要部件,应及时进行校准。一旦发现检测报警装置校验不合格或存在故障,要立即对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气体探测器作为精密仪器,是守护各领域气体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工作人员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操作,及时响应预警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