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5-08-16

 一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其物理性质表现为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氨水。同时,一氧化碳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当它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2.5%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此外,它还带有毒性。


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它是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产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引发的中毒现象。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时期。一氧化碳之所以会使人中毒,本质上是一个让人体缺氧的过程。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它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这就导致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气的能力,进而造成机体缺氧,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


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存在一氧化碳作业的行业


一氧化碳作业广泛存在于多个行业,主要有:

- 冶金工业中的炼焦、金属冶炼等环节;

- 机械工业里的铸造、锻造工序;

- 采矿过程中的爆破作业;

- 以一氧化碳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作光气、甲醇、甲醛、合成氨、丙酮等产品的行业;

- 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中使用窑炉、煤气发生炉的领域。


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哪些行为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 燃烧炭火:像烧炭取暖、用炭火煮火锅等行为,很容易出现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要是房间通风不好,就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 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少家庭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间内,如果燃气不能充分燃烧,再加上使用时间过长,一氧化碳就会不断积聚,而且天冷时人们往往关紧窗户,这就很容易引发中毒。

- 在车里开空调睡觉:当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空转状态时,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这些废气通过汽车的空调入风口进入车内,容易导致车内人员中毒。


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一氧化碳中毒认识误区


1. 误区一: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实际上,只要是含碳的燃料,在缺氧且不能充分燃烧的情况下,都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不管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所谓的“环保炭”,都存在这样的风险。


2. 误区二: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很难被人察觉。要是此时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人在里面就非常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在家用木炭取暖时,睡前一定要将其熄灭并搬到室外。


3. 误区三: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

空气的比重为1,一氧化碳的比重是0.967,如果门窗的缝隙位置较低,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室外。


4. 误区四:装了烟筒或风斗不会中毒

如果遇到大风导致倒烟、烟筒被堵塞等情况,一氧化碳就无法排出或排出量很少,同样会发生中毒。而且很多家庭使用旧风斗,或者风斗过小、安装高度不够,都会造成一氧化碳排出不畅,进而引起中毒。


5. 误区五: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科学已经证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所以在炉边放清水并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


6. 误区六:醋和酸菜汤能救中毒病人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强行往他们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很容易呛入肺内,阻断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1. 立即关闭煤气或者熄灭炭火,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2. 迅速将中毒患者带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患者的衣扣、腰带,保持其呼吸通畅。

3. 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让其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发窒息。

4.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对中毒者进行进一步观察和紧急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将其转移出中毒现场。



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 注意通风:在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不要用塑料膜将门窗全部封死,要预留一定的缝隙,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聚集。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选择正规取暖工具:正确安装和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热水器应尽量安装在室外通风的地方。洗澡时,浴室的门窗不要紧闭,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

3. 经常检查: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排烟是否通畅。

4. 远离危险物品:煤炭、炉火等取暖设备要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

5. 开车需注意: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辆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空调;即便是在行驶过程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形成对流。如果感觉不适,要立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时,若出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6.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是否完好有效。当报警器发出警报时,要立即开窗通风,并撤离到安全地带。


一氧化碳为什么这么可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