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气体探测器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操作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5-07-05

为气体探测器“戴口罩”:因周边施工,灰尘较大,企业员工担心影响气体探测器功能,便为其“戴上”口罩防尘。然而,这一做法却严重阻碍了气体的正常流通,导致探测器无法准确检测。


用塑料布“包裹”气体探测器:为防止气体探测器被腐蚀,企业竟用塑料布将其整个包裹起来。这一举动虽然看似“保护”,实则让探测器完全丧失了报警功能,成为摆设。


仪器安装位置不当:仪器的安装位置和覆盖范围都有严格规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安装位置错误或员工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640 (19).png


仪器设置不规范:仪器的安装高度、传感器类型选择、量程及报警值设置等若不规范,均可能导致其无法发挥监护作用,进而引发事故。


仪器报警后拔电源:气体检测报警器报警时音量较大,部分员工为图耳根清净,竟在报警时拔掉电源。殊不知,气体探测器报警往往意味着气体泄漏,此时插拔电源极易产生电火花,引发火灾或爆炸。


气体探测器报警值设置错误、安装高度不合适、频繁切断报警器电源等问题,在化工企业中屡见不鲜。有些企业中控室报警信息多而杂乱,有些企业虽安装了报警器却形同虚设……这些现象背后,暴露出的是企业气体探测器管理混乱、专业知识匮乏、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气体探测器安装高度及覆盖范围要求


气体探测器的安装高度、覆盖范围都有规范要求。


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 50493-2019)的要求,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区域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4m。


释放源处于封闭式厂房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可燃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2m。


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在释放源上方2.0m内。


检测比空气略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在释放源下方0.5~1.0m,检测比空气略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1.0m。


640 (17).png


气体探测器维护要求


1.应对固定式仪器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周期不超过一个月,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a)外观是否完好;

b) 探测器防雨罩功能是否完善;

c) 指示是否正常;

d) 连接部件是否松动;

e) 探测器部件是否堵塞;

f) 二次仪表和专用控制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2.应对固定式仪器的控制和报警单元进行检查,确保其灯光、报警和电路正常运行,检查周期不超过3个月。


3.每次检查都应记录并归档,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4.固定式仪器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确认,故障期间应做好替代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640 (9).png


企业如何整改气体探测安装及使用乱象?


作为隐患整改项,新增气体探测器应严格履行设备变更手续。变更前需进行风险分析,根据被检测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气体探测器类型,并根据气体比重确定正确的安装位置。同时,核实探测器的量程、报警设定值是否与被测介质的报警阈值一致。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且准确有效。变更验收后,还需及时完善设备台账等安全信息,并对相关岗位人员开展培训。气体探测器是守护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防线。正确安装及使用仪器,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是每位员工的责任。



相关资讯